我国突破高钢级大口径长输管道安全关键技术

   2019-04-02 石油设备网Ryan1680
核心提示:中国石油网消息 (通讯员敦心旸)3月29日, 高钢级大口径管道安全关键技术与规模应用 内检测器成果现场交流会在沈阳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沈阳工业大学等相关领域专家就中国石油西部管道高钢级大口径管道安全关键技术与规模应用成果进行探讨,全方位超高清漏磁内检测器设备研发人员向与会专家介绍主要功能。 全方位超高清漏磁内检测器由中国石油西部管道与沈阳工业大学历时5年攻关研发而成,设备集成了轴向漏磁系统和周向漏磁系统,轴向励磁节采样间距小于2.5毫米,周向励磁节采样间距小于3.3毫米,最小检测深

  中国石油网消息 (通讯员敦心旸)3月29日,“高钢级大口径管道安全关键技术与规模应用”内检测器成果现场交流会在沈阳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沈阳工业大学等相关领域专家就中国石油西部管道高钢级大口径管道安全关键技术与规模应用成果进行探讨,全方位超高清漏磁内检测器设备研发人员向与会专家介绍主要功能。

  全方位超高清漏磁内检测器由中国石油西部管道与沈阳工业大学历时5年攻关研发而成,设备集成了轴向漏磁系统和周向漏磁系统,轴向励磁节采样间距小于2.5毫米,周向励磁节采样间距小于3.3毫米,最小检测深度5%壁厚,符合并超过国际NACE标准中“超高清”技术指标要求。2017年10月投入现场应用,依托西气东输二线三线等实施检测2169公里,为管道实现本质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2006年开始,在国家和中国石油24个科研项目支持下,西部管道组织7家单位的200多名科技人员,历时12年,有效解决了缺少全尺寸爆破试验平台、无法准确预测大输量管道止裂韧性,复杂载荷条件管道防灾技术存在瓶颈、难以满足安全防护要求,焊缝缺陷内检测精度低、缺乏应力连续内检测装备,高钢级大口径管道失效机理和灾害后果认识不足、风险管控难度大等四大挑战,形成四项技术创新成果,为我国油气管道安全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这批创新成果共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5件,制定标准9项,4项成果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管道全尺寸爆破试验及止裂、管道应力弱磁内检测等关键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继美国、意大利、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四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20750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