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塔河缝洞型油藏特殊储集空间结构,注氮气技术能够充分发挥置换高部位油、补能压水锥的作用,2012年注氮气技术在塔河油田试验成功,但是在缝洞型油藏精准注气决策、超深井高压制氮注氮设备、高压注气工艺配套、井间气窜治理等方面面临的四大难题给技术的规模化推广应用带来了巨大挑战。为此,西北油田开展联合攻关,研发油田注采领域超高压、双介质、小型一撬化压缩机组,创新了适应沙漠环境的高速度、高纯度、高性能制氮技术;创新形成了分频能量-波阻抗反演-深度偏移融合的超深层溶洞体精细表征技术;研发了超深井高压井口/管柱注采一体化技术,首创含氮天然气在线实时监测装置;研发了耐温140℃、抗盐20×104mg/L、抗钙镁1×104mg/L的胶体泡沫体系,从而形成了超深超高压缝洞型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开发技术。
该项成果突破了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后期接替技术空白的困局,累计实施1332井次,增油261.1万吨,现场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已成为塔河缝洞型油藏注水开发后战略接替技术。
该技术为我国乃至世界缝洞型油藏注水后大幅提高采收率提供重要理论,创新解决了7000m超深层油井注氮气关键技术难题,形成的注氮气关键技术体系已在华北、塔里木、阿尔及利亚等碳酸盐岩油藏应用,推广前景重大。
(杨利萍 王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