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老新区块新投产的3口井喜获高产,马上又有2口新井要投产,管理上可不能松劲。”5月15日,在江汉油区老新站,江汉采油厂新沟采油管理区派驻现场的工作组组长郑寒,针对原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与服务区一道积极想办法、订措施。
新沟采油管理区承担着7个区块505口油水井的“技术+管理”任务,针对采油站点分散的实际,他们成立了5个工作组驻扎现场,与采油服务区密切配合,加强油水井管理,努力实现老区原油硬稳定。截至目前,该管理区油井免修期672天,远高于复杂断块油藏Ⅰ类标准的480天。
加强沟通协调,提高运行效率
“一季度以来,共收集班站汇报问题18个,已解决17个,1个上报管理区协调解决。”新沟工作组组长李辉说,他们通过建立信息共享、物资共享的“一体化”模式,提高生产运行效率。
提质增效正是油公司建设目的。为了代表采油管理区更好地履行甲方管理职能,各工作组结合工作需要,建立了每日产量报表、每日施工计划以及每周工作组重点工作等台账,通过参加服务区的月度生产会、班站的周生产会及每天的碰头会,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及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他们还建立了信息共享“微信群”,将站点负责人、安全员、骨干等纳入群中,共享相关信息,对于出现的问题和处理的结果等信息第一时间在群里发布,让各项工作处于全天侯的有效管控之中。
“工作组做为管理区前指,职能是更优质高效解决生产难题。”马25工作组组长曾长江表示,对现场突发问题、安全环保隐患,他们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提高应急处置效率。今年年初,马50斜-1-7井穿孔,他们立即采取自救方式保生产,同时作计划联系热洗车进行地面管线扫线,做到事情不过夜,避免一起管线冻堵事故发生。
严格现场监管,筑牢安全底线
在马25联合站,由于施工方电焊机无检验证,2名施工人员无进场证,工作组立即对其下达了停工整改令。
没有安全,一切效益无从谈起。在油公司改革中,管理区成为安全生产责任主体,工作组作为保障安全管理的第一战场,责任重大。工作组采取每周定期安全督查和每月安全抽查形式对班站作业现场、资料、施工等进行检查。通过拍图片的形式将安全检查问题记录,对班站出具安全隐患整改通知单,责令限期整改。马36站6号计量点紧靠汉江,同时离当地政府的取水源处非常近,工作组每周对该区域进行环保例检,保障清洁生产。
承包商管理一直是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工作组认真做好施工作业前的安全技术交底,施工过程中各类票证、JSA分析的填写、审批及签发,对承包商设备、安全设施对照标准逐项检查,加强现场监护,确保监护职责落到实处。马36联合站安装罐顶液位计,施工队没有上报施工计划,工作组立即进行停工处理。
“对于老新站新建压力罐、托市油站新增注水罐排污管线等生产设备设施参数和生产场所发生变化所带来的安全环保风险,我们要求工作组提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并督促班站执行。”该区安全员李超说。自工作组去年5月份成立以来,共检查问题174项,整改174项,其中重大安全隐患5处,除1项正在抓紧实施外,其余4处都已经得到整改。
做足优化文章,助力降本创效
“我们通过对桥4、马84井区集输工艺流程进行优化,实施后年节约成本10万余元。”老新工作组组长郑寒表示。
应对原油稳产压力,工作组充分发挥“技术+管理”优势,每天对辖区内所有油水井生产数据进行动态跟踪,与班站结合,强化分类管理,督促班站严格执行“一井一策”制度。每月与技术室结合,优化油水井管理措施和生产制度。同时对生产中难点协助班站解决,做到少停井,保证油井生产时率。在马36区块,工作组通过检查药剂的使用和库存,对比是否相符,了解班组“一井一策”执行情况,确保掺好水、加好药。马84井区是马25区块的上产重点,今年2月份产量出现下滑,工作组与服务区一道积极查找问题,加强动态调整,目前产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与此同时,各工作组与服务区加强运行成本分析,千方百计降本增效。马13-19套管气接回马13-18使用,从源头加热,增强加热效率,减少电加热器使用;沔26斜-9井优化工艺流程,由2天启动加热器一次改为3天启动一次,月耗电量下降3400度;老新区块车辆进行优化调整,月节约费用1.41万元。前不久江汉连续阴雨天气,许多井场道路损坏严重,拉油车辆无法进入,工作组与服务区一道,依靠班站力量自己动手维修洪1斜-8-31、马113、马7-15等道路,节约了成本支出,保障了原油正常生产。
(黄予剑 莫洪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