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寻求能源供应可靠多元

   2019-05-14 石油设备网Lisa5110
核心提示:欧盟能源消费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一次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12.5%,但大部分成员国能源匮乏,整体对外依存度自2004年以来普遍高于50%,而且油气资源进口主要依赖俄罗斯和中东国家,有较高的地缘政治风险。欧盟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制定法律法规、加快发展内部基础设施、有效运用金融手段等方式,不仅解决了自身资源禀赋不足的问题,而且在能源转型、体系建设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其经验可供我国能源行业参考。 近日,负责欧盟28国贸易协调的欧盟委员会表示,欧盟计划在2023年前,每天将从美国进口的LNG增至80亿立方米,为20

  欧盟能源消费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一次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12.5%,但大部分成员国能源匮乏,整体对外依存度自2004年以来普遍高于50%,而且油气资源进口主要依赖俄罗斯和中东国家,有较高的地缘政治风险。欧盟通过发展可再生能源、制定法律法规、加快发展内部基础设施、有效运用金融手段等方式,不仅解决了自身资源禀赋不足的问题,而且在能源转型、体系建设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其经验可供我国能源行业参考。

  近日,负责欧盟28国贸易协调的欧盟委员会表示,欧盟计划在2023年前,每天将从美国进口的LNG增至80亿立方米,为2018年时的两倍。这被视为欧盟与美国在加强能源合作领域的战略之举,也是欧盟为降低俄罗斯近40%的天然气进口份额的举措。

  欧盟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是集合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的区域一体化组织,也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欧盟能源消费总量位居世界第三,一次能源消费占世界总量的12.5%,但大部分成员国能源匮乏,整体对外依存度自2004年以来普遍高于50%,部分国家甚至超过97%,而且能源进口渠道单一,油气资源主要依赖俄罗斯和中东地区国家,有较高的地缘政治风险。

  为积极应对能源问题,欧盟在可再生能源发展、能源市场体系构建、能源科技创新等方面始终走在世界前列,是世界能源领域的重要引领者之一。

  石油危机加速欧洲一体化进程,安全经济可持续是发展的主线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让欧共体强烈感受到,面对能源问题时各自为政已难以适应形势,为此,欧共体成立欧洲能源委员会,出台政策、条例等加强各成员国间的能源合作。

  20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使欧洲整体政治经济格局发生变革。独联体国家新开放的资源为欧洲加强能源安全创造了机会,但一直以来稳定的能源过境体系破裂,造成欧洲能源供应困难。

  为保障自身能源供应,并帮助东欧及独联体国家完成和平演变,欧盟成员国及中东欧和独联体国家等签署了《欧洲能源宪章》,旨在建立促进投资并具有法律保障的国际多边能源机制。虽然俄罗斯拒绝加入《欧洲能源宪章》,但由于可直接架设输气管道从俄罗斯进口天然气,且运输成本低、效率高,因此欧盟极为重视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俄罗斯也是欧盟最大的天然气供应国,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约占其消费总量的40%。

  确保成员国能源供应安全,始终是欧共体能源委员会的首要任务。针对对外依存度高的能源瓶颈,欧共体能源委员会于20世纪80年代便提出发展替代能源,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核能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高潮,可持续发展更是作为欧盟政策的首要目标之一,被写入《阿姆斯特丹条约》。

  推出三个能源法案加强市场化,主动引领全球低碳能源发展和改革

  进入21世纪,欧盟可持续发展战略不断深化,提出低碳能源转型,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全球引导者。围绕低碳能源核心战略,欧盟确定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和技术路线图,例如“3个20%”目标,即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力占比提高20%、能效提高20%、碳排放量相比1990年水平减少20%。同时,欧盟通过制定详细的法规政策,强制成员国减排,积极引导投资并推广低碳能源技术应用。

  此外,欧盟统一能源市场的逐步完善为提高能源效率、增强欧盟各国经济竞争力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了推动能源市场自由化,欧盟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第一能源法案,从电力领域开启市场化改革进程。欧盟第二能源法案进一步促进改革,旨在建立统一的电力和天然气市场,并开放配电市场。在前两次能源法案的基础上,欧盟于2009年通过欧盟第三能源法案,对能源巨头公司实行结构性“厂网分离”,并建立了基于欧洲能源监管机构合作委员会(ACER)和欧洲输电运营商联盟(ENTSO-E)的新制度框架。

  纵观欧盟能源战略演变历程,其经历了由被动应对能源供应,到主动引领能源转型的转变,逐渐形成以供应安全、可持续发展和增强经济竞争力为核心目标的能源战略。

  然而,欧盟仍面对较为严峻的能源和政治形势,据统计,2017年欧盟石油产量仅为146.4万桶/日,占世界总量的1.6%,天然气产量为1178亿立方米,占世界总量的3.2%,远低于美国的14%和20%。严重的产销不平衡,一方面削弱了欧盟的能源议价能力,应对能源成本上涨的能力遭到削弱;另一方面,国际政治形势日益复杂,俄乌天然气纠纷、伊朗核问题等均对欧盟能源供给安全造成威胁。

  构建能源金融体系助力供应稳定,对外积极角逐能源定价权

  欧洲拥有高度发达的金融市场,且社会各界具有很强的金融意识。欧盟始终致力于完善能源金融体系。对外,欧盟积极角逐世界能源定价权,谋求利用欧元进行能源贸易结算,保证能源供应价格稳定。

  首先,成熟的原油期货市场为欧盟石油贸易提供了定价基准和避险工具。20世纪80年代后,石油定价权重新回到以欧洲和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手中,原油市场发展成为拥有多个市场和定价主体的全球商品市场。石油贸易以不同地区的基准原油价格为基础,根据原油品质及供需关系最终确定交易价格。

  北海布伦特原油作为欧洲地区的基准原油,其价格较少受到地域性问题影响,已成为世界原油定价体系的核心。布伦特原油价格体系为欧盟参与国际原油贸易秩序提供了市场渠道,提升了欧盟应对能源价格波动的抗风险能力。

  在天然气贸易方面,欧盟也在积极增强自己的话语权。英国国家天然气交易中心(NBP)的基准价格,已逐渐被公认为与美国亨利港(HH)并肩的天然气国际基准价格,较好地代表了欧亚天然气交易的价格基准。

  但由于北海油田近期产量下滑,欧盟地区能源产销不平衡加剧,布伦特原油价格体系的全球影响力逐渐下降。为此,欧盟谋求通过其他金融工具应对能源成本变动,其中欧盟对以欧元进行能源贸易结算表现出了极大兴趣。

  欧盟近期在与俄罗斯和伊朗的能源交易中积极推动以欧元进行结算,并计划建立独立于美国银行结算系统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的欧洲支付渠道(SPV),专门用于在欧洲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进行包括原油、天然气和其他原料商品的结算。

  除增强自身话语权的诉求外,美国对俄罗斯、伊朗等国油气资源出口的限制,以及对参与其能源投资和贸易活动的企业实施处罚,尤其是近期美国已宣布对欧盟商品加征关税,未来欧盟自身能源安全的保障有必要建立更安全可靠的贸易和结算途径。即使欧元计价结算体系顺利推进,为各国绕开美国制裁提供了一条途径,短期内美元作为国际贸易主要货币的地位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

  注重完善内部统一能源市场,市场竞争与活力得以增强

  对内,欧盟始终着力于加强区域内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不断完善能源市场体系,追求能源市场的贸易自由和效率。欧盟十分重视内部统一能源市场的完善,多年来在能源基础设施互联和立法监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虽然欧共体围绕能源问题成立,但实际各成员国能源市场间缺乏自由流通,小国市场导致欧盟国家在面对能源出口国时处于弱势地位。为此,欧盟委员会于2015年提出构建欧洲能源联盟体系,计划形成单一能源市场对外进行贸易,提升欧盟内部的能源供应保障能力。

  市场内部加强合作,允许能源自由流通,形成泛欧能源供应网络,消费者可以跨国界选择能源供应商,从而加强市场内部竞争与活力。其中基础设施互联是能源联盟计划实施的物理基础,需要强大的资本支持。连接欧洲基金(CEF)提供了一种欧盟解决方案,其重点关注高附加值项目,所支持项目均符合“共同利益项目”(PCI)要求,主要针对天然气和电力项目提供资助,改善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帮助成员国融入欧盟整体能源网络。

  2014~2020年,连接欧洲基金将累计向欧洲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投资53.5亿欧元。法规与监管则是能源联盟计划实施的体制基础,为吸取2008年金融危机的教训,欧盟委员会对“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指导”(MiFID)进行修订,形成新版市场指导MiFID Ⅱ。

  新规改变了从股票到大宗商品的各种资产交易方法及投资资金的管理方法,提升市场透明度。得益于MiFID Ⅱ的实施,欧洲能源商品交易,即绝大多数的天然气和电力期货合约及所有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TS)排放配额将正式成为金融工具,以制定明确且有力的价格指引为目的,降低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价格风险,这也体现了欧盟始终对能源金融体系的构建在不断进行完善。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20750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