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理:天马之国探油气

   2019-03-12 石油设备网Lisa5730
核心提示:南图尔盖盆地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西南边缘,是一个发育于哈萨克板块晚古生代褶皱基底之上的中生代被动裂谷盆地,也是哈萨克斯坦重要的石油产地之一。2004年至2005年中国石油先后进入KAM、ADM和PK项目,开始了全方位的立体勘探和评价,成为海外成熟探区精细勘探的典范,为中哈原油管道提供了重要的油源保障。 地质概述 被称为天马之国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横跨亚欧两大洲,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也是丝绸之路从中国向西延伸的第一站。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中哈长期的友好合作使哈萨克斯坦成为中国 一带一路 倡议最早的参与者之一。 哈

  南图尔盖盆地位于哈萨克斯坦板块西南边缘,是一个发育于哈萨克板块晚古生代褶皱基底之上的中生代被动裂谷盆地,也是哈萨克斯坦重要的石油产地之一。2004年至2005年中国石油先后进入KAM、ADM和PK项目,开始了全方位的立体勘探和评价,成为海外成熟探区精细勘探的典范,为中哈原油管道提供了重要的油源保障。

  地质概述

  被称为天马之国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横跨亚欧两大洲,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家,也是丝绸之路从中国向西延伸的第一站。重要的地理位置和中哈长期的友好合作使哈萨克斯坦成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最早的参与者之一。

  哈萨克斯坦不仅拥有优美的自然风景,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尤其是有色金属和石油。位于哈萨克斯坦中部的南图尔盖盆地是其重要的石油产地之一。中国石油进入前已发现17个油气田,原始探明及控制可采储量达1.8亿吨。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评价,待发现石油可采资源为27亿桶,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南图尔盖盆地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为中生代裂谷盆地。其勘探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末。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南图尔盖盆地先后进行重力、磁力、电法和区域地震勘探工作,摸清了其基本地质结构。但由于资料质量的缺陷,盆地南部坳陷(Aryskum坳陷)未能做出构造图,却在北部(Zhilanchyk坳陷)发现了3个构造,并进行钻探井。第一口参数井钻遇侏罗系,但没有油气显示。

  1983年,该盆地恢复勘探工作,并把重点转向盆地南部的Aryskum坳陷,发现有油气显示。1984年,在Kumkol构造钻一口探井,获得工业油流,从而发现了该盆地第一个也是目前为止最大的一个油田——Kumkol油田。此后陆续发现了16个油田。中国石油全面进入前,大型构造已钻探完毕,进入复杂断块和岩性地层油气藏的精细勘探阶段。

  苏联解体后,哈萨克斯坦实施对外开放政策,外国公司纷纷进入,但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均未对盆地进行全面综合研究,对盆地没有整体和深层次的认识,影响了进一步的勘探开发。国外没有系统的研究,国内也只是粗浅了解,对该盆地的成因机制、演化历史、成藏模式和油气分布规律没有系统的认识。

  2004年,中国石油在该盆地购买了两个石油勘探开发项目——KAM和ADM,各包括两个油田。其中,ADM包括一个勘探区块(滨湖探区),并于2005年获得勘探突破,在盆地东部断陷首次在侏罗系获得油流,开辟了新的勘探领域。2005年,中国石油又购买了位于南图尔盖盆地最大的石油企业——Petro Kaza khstan公司。该公司拥有12个油田全部或部分股份,包括该盆地最大的Kumkol油田。该公司拥有2P可采储量9000万吨,年作业生产能力1000万吨,还拥有5个勘探区块。这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范围覆盖了南图尔盖盆地绝大部分地区,具备了对盆地进行整体研究的条件。 (谭萍 张明军)

   专家解读

  本期嘉宾:勘探院中亚俄罗斯研究所地质勘探室副主任 张明军

   问:中国石油进入盆地时已处于高勘探程度阶段,如何精细挖潜?勘探效益如何?

  中国石油进入前,南图尔盖盆地已经历了40多年的勘探与开发,勘探程度已很高,合计发现2P石油地质储量4.1亿吨。

  2005年中国石油全面进入该盆地后,借鉴国内外裂谷盆地精细勘探经验,从全盆地基础地质分析入手,深化走滑裂谷盆地理论研究的同时,针对复杂断块和岩性地层圈闭开展技术攻关,立足老油田周边高效滚动勘探,同时大力甩开探索盆地周缘和凹陷深洼,在复杂断块、基岩潜山、扇体及新层系等多个新领域取得重要突破和发现,累计新增2P石油地质储量2.2亿吨,形成了南图尔盖盆地第二个储量增长高峰期。这些勘探新发现的储量新建产能160万吨,成为老油田原油产量快速递减的有力补充,为盆地的增储稳产提供了物质保障。

  问:盆地未来勘探方向和领域在哪里?

  目前,南图尔盖盆地的勘探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已发现油田周边的精细滚动勘探,二是以凹陷斜坡区的岩性地层勘探为主的甩开勘探。从南图尔盖盆地最新的资源评价结果来看,中下侏罗统的待可采资源量占总待可采资源量的70%以上,除了盆地东南部存在部分复杂断块为主的构造圈闭外,其余地区基本都是以岩性地层圈闭为主。综合地质研究表明,中下侏罗统地层是盆地的主力烃源岩,凹陷斜区坡近生油洼陷,且发育了三角洲、扇三角洲等各类扇体沉积,具有良好的岩性地层油气成藏条件,是该盆地未来主要的油气勘探领域。

  沧海变迁

  南图尔盖盆地基底固结于早古生代末,晚石炭—二叠纪的造山作用,包括哈萨克地块和西伯利亚地块的缝合、乌拉尔造山作用,使哈萨克大陆与东欧大陆碰撞。该区古生代的碳酸岩盐岩地层几乎被剥蚀殆尽,晚三叠世拉张裂陷作用,形成的中—新生代陆内裂谷盆地,其形成和演化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裂陷发育阶段

  早中侏罗世,盆地在近东西向拉张应力场的作用下,盆地经历强烈的分异沉降,进入裂陷发育阶段,盆地四凹三隆格局基本形成。随着拉张作用的持续,发生湖浸,在局限湖盆环境下,空间线性的槽地内,沉积了非常厚的泥岩和砂岩地层。该时期的泥岩以暗色为主,有机质丰富,是该盆地的主力烃源岩。

  2.断坳转换阶段 

  晚侏罗世,盆地进入断坳转换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裂陷作用基本停止,但盆地沉积范围不断扩大,晚侏罗世末期地层已经在盆地绝大部分地区有沉积。这一时期在各个凹陷缓坡方向以三角洲沉积为主,短轴方向以扇三角洲沉积为主,形成了盆地最重要的砂岩储层,分布范围广、储层物性好。

  晚侏罗世末期,盆地在控盆走滑断裂的作用下发生构造反转,产生大量的反转背斜和断背斜构造,为油气成藏提供了很好的储集场所。

  3.坳陷发育阶段

  在经历了晚侏罗世断坳转换期后,盆地从白垩纪开始进入差异热沉降为主的坳陷阶段。这一阶段,地堑停止强烈活动,整个盆地转为缓慢坳陷,在下白垩统底部形成了一套全盆地稳定分布的泥岩盖层。

  4.萎缩隆起阶段 

  早第三纪早期的隆起,发生局部侵蚀,大部分白垩系地层被剥蚀,局部隆起区一直可侵蚀到中侏罗统地层。始新世—渐新世印度与欧亚板块南缘的碰撞,导致原已存在的走滑断层复活,对整个盆地的油气藏调整和定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人文漫步

  “红军”的神奇

  克孜洛奥尔达州位于哈萨克斯坦南部。发源于天山的中亚最长河流锡尔河蜿蜒上千公里,拥抱克孜洛奥尔达市后向西注入咸海,如一把长长的冬不拉把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连成一体。

  克孜洛奥尔达是哈萨克语“红军”的意思。上个世纪20年代,它是哈萨克斯坦的首都。因为苏联,它还获得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神奇名字。第一次听到它的哈萨克语义时,自然就想到了与反苏维埃白军作战的苏联红军。

  这座叫“红军”的城市真正与中国人发生紧密联系是在80年后的2005年。

  2005年10月26日,中国石油完成了对哈萨克斯坦PK石油公司的收购。它既是当年中国企业最大的海外收购案,也是中国石油国际业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里程碑。中国石油参股后,PK项目迅速改变了接管前原油产量严重下滑、油田递减加快、炼厂老化、原油销售渠道不畅,以及与利益相关者关系紧张、企业内外部环境恶劣的局面,在油气勘探开发、炼油生产和经营管理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连续6年保持年产千万吨油气生产规模,5年就成功回收投资。

  如今,PK项目仍是中国石油在中亚油气合作区重要的油气项目之一。它所属的油藏全部位于南图尔盖盆地。PK项目的专业人员说,在多次地质板块运动的冲击下,南图尔盖盆地的油藏形成了含油构造小而分散的地质特点,它们的存在像是专门与石油勘探者打游击,稍有不慎,人们就会与地下的油田失之交臂。因此,当中国石油人在南图尔盖盆地发现了潜山油藏时,当地石油界惊呼,中国人征服了“鬼神油藏”。

  除了PK项目外,中国石油的ADM项目和KAM项目的油田也属于南图尔盖盆地。它们各自的股比不同、合作伙伴不同、管理模式不同,为中国石油的海外国际化管理提供了丰富的样本。

  这片名叫“红军”的土地,除了丰富的地下资源外,地上的神奇一样让人深深铭记。

  第一次到克孜洛奥尔达时,就被在这片广袤、狂野、环境恶劣的荒漠戈壁中坚守的中国石油人所折服。他们除了要克服远离祖国和亲人的孤寂之苦外,还要冒着野狼、毒蛇出没、气候多变的风险进行野外作业。他们就像荒漠中的野生郁金香一样深深扎根在此。很多人不知道,郁金香的原产国是哈萨克斯坦。每年初春时节,野生郁金香在冰雪尚未尽消的戈壁上,或七八成群、三五相伴,或在风中独秀、吐芳露华。

  在这片看似荒芜的土地上,还有一个不得不说的奇观——俄罗斯著名的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曾经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那年,在从阿克纠宾前往克孜洛奥尔达的列车上,有人兴奋地说:“看,拜科努尔!”只见戈壁中影影绰绰一座城。虽然不能近观,但那响亮的名字,一下子就把那片黄色戈壁笼在了光晕中。那里的神奇也非同一般。(记者 李春辉)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20750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