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原油期货现货市场形成以来,价格的短时间浮动几乎都会如影随行。多空间的博弈向来是市场平衡供需关系的一种工具,是通过价格形成机制有效促进市场良性发展的一种手段。不论是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指数,还是美国WTI价格指数,都是对一段时间内该区域商品需求的客观反映。由于在金融产品多元化嵌套模式的今天,原油期货、现货投资者有了更多需要防范的风险,短期内通过媒介消息炒作价格套现获利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在主要商品投资机构或是交易所都设定了严格的保障金比例,短期的炒作投资造成价格浮动的现象得到了一定限制,也保护了市场中小投资者的利益。然而市场的变化或者浮动因素错综复杂,保障机制并非百分之百的保险,看待价格浮动的趋势也应更加理性。
对于行业内的油公司更是如此,价格涨跌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从历史,看即便是最权威的机构面对油价涨跌也只能摊手一笑,预测时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事后则有多种理由推脱了事,因此只有自身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略才是王道,低油价下油公司降本增效和管理提升所积累的财富至今仍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正如丹尼尔·耶金说的,“石油工业不能被金融牵着走,金融是虚,原油是实,本末倒置则没有了发展的原则。”石油与金融的结合,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石油工业实体经济的发展,例如,美国的页岩油气革命,大量金融机构为中小油气生产商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市场也同样回报了这些投资者。再如,大型跨国石油公司通过期货、现货市场套期保值,规避油价短期内波动的风险,保障资产价值。这些都是通过金融工具完善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措施。因此,看待价格浮动需要理性判断,其中风险巨大但同样蕴含发展机遇。(苏子开)



(图例、数据出自EIA、芝加哥原油期交易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