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沧海桑田不减英雄本色

   2018-01-22 石油设备网石油小子8260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可谓多姿多彩——高山深谷、河流湖泊、平原戈壁、沙漠沼泽……神奇的内力与外力地质作用共同演绎着对地球的雕刻和改造,使地球在历史长河中“日新月异”。

  “盆地”一词源于地质学,指中间低洼四周高耸的地貌单元。后来,盆地被石油地质工作者所吸收,演变为油气地质的区域构造术语。地质作用是地球的雕刻师,沉积盆地正是雕刻师的“杰作”。

  当一个地区大面积下沉,周边地区抬升,就慢慢形成四周高、中间低形状似盆的洼地,水向这里流,形成自然地理盆地,也就是盆地“第一部曲”。自然地理盆地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周边上升地区,因风化和剥蚀作用产生大量沉积物;另一部分是汇水区,接受沉积物;如果继续下沉,沉积物供给充足,就会形成同一时段内比周边厚的沉积岩。相同时间内沉积厚度最大、最细的地区,形成沉积盆地,这是盆地发展的“第二部曲”。沉积盆地经过地质勘探发现有工业价值的油气田,称为含油气盆地,奏响盆地“第三部曲”。沉积盆地是油气矿藏的摇篮,所谓“天生盆地必有油”。

  据IHS数据最新统计,全球共有盆地2009个,其中我国有289个。全球陆海可供找油的沉积面积约为1亿平方千米。最新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研究结果表明,全球含油气盆地共计468个,中国拥有63个。目前,全球已经大规模投入油气勘探开发的约200个含油气盆地,已发现油田4.1万个、气田2.6万个。

  立足大盆地,寻求大突破和大发现。经过一代又一代石油地质家和勘探家不断探索、不断认识,盆地的神秘面纱被慢慢揭开。

  我们跟随石油地质专家,感受国内主要含油气盆地的独特魅力,探讨油气资源发展前景。

我国陆上七大含油气盆地 (曾旌 制图)

  编者按:七大盆地是我国主要的含油气盆地。这七大盆地的主要地质特点是什么?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地质理论和勘探开发思路、模式有哪些变化?未来的油气勘探方向在哪里?本期开始推出《走读盆地·油气》系列报道,解读七大盆地的油气勘探开发现状、面临的难点和未来发展前景。敬请关注。

  大庆油田“看家本领”的升级之路

  ——从精细开发到精准开发调查

  4月10日,记者从大庆采油五厂了解到,技术人员开展智能分层注入技术研究,使测调效率提高7倍以上,注水效果从精细走向精准。

  精细开发是大庆油田练就的看家本领。大庆油田开发走到今天,每一吨产量、每一项指标,都必须靠精细管理、精益求精。但随着主力油田老龄化,外围储量品位越来越差,地下形势的变化,决定了大庆油田开发不仅要精细,更要精准。

  由精细开发到精准开发,开发理念之变,带来的是精准认识、精准施策、精准提效,大庆油田积极探索一条“双特高”老油田开发效果最好、效率最高、效益最大的新路。

孙笑頔/制图

  精准施策,地质研究要精准

  原油生产,地质研究是龙头。

  精准把脉才能开出良方,开展地下大调查是大庆油田每年的必修课。在2016年的地下“大摸底”中,大庆开发系统逐井逐层落实潜力,有针对性地调整方案8429井次,1.1万口未措施油井见效,平均单井日增油0.11吨。

  特高含水期,地下剩余油高度零散。大庆采油三厂以“四个清晰”,即构造清晰、沉积清晰、剩余油分布清晰、挖潜方向清晰,对千米油藏进行CT检查,让剩余油无处可躲。在萨北开发区完成了纯油区精细注采调整,调整区水驱控制程度从84.8%提高到现在的92.5%。

  在大庆采油六厂,地下形势难题叠加:综合含水最高、非均质厚油层、聚驱后开发……但采油六厂一直保持原油生产的良好态势,强化地质基础工作功不可没。

  坚持三级地质例会制度的会战传统,采油六厂让厂、矿、队全员动起来,聚合力达到“四个精”:精细剩余油描述、精确判断无效循环、精准指导两驱挖潜、精心培养高效井。三级地质例会让思维导向变了,少花钱、多产油,员工心中算起了效益账。

  精益求精,方案设计要精准

  精准开发,立足原油生产与开发效益找准平衡点。水驱控水提效十分关键。

  为拓展水驱产能,增加可采储量,大庆采油二厂开展了层系井网优化调整试验,疏通地下油层中的筋和络,即油和水的运行通道。在纵向上,技术人员将一套井网合采3个油层调整为两个井网开采3个油层,使开采对象更为精准;在平面上,技术人员将薄差层注采井距由250米缩小到175米,细化开采对象,明显提升了区块的开发效果。

  细是准的基础,大庆油田持续强化细分注水,去年全年层段细分重组1649口井,全油田平均单井注水层段已达4.1个,其中5段及以上井数比例达到35.4%。

  注水和产液耗能较高,也是降本增效的主体。大庆油田通过注水方案调整、细分注水及油井堵水等工作,严格控制注水量和产液量。2016年,注水量和产液量年增幅只有1.18%和1.45%,仅为“十二五”年均增幅的1/4,仅耗电耗气量减少,就节约成本2.71亿元。

  精雕细刻,工艺措施要精准

  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效果显著,贡献产量是“绩优股”。

  在精准开发上,复合驱致力于提质提效。复合驱通过配方优化降药剂成本,利用廉价表活剂与在用表活剂复配,降低了表活剂成本。利用氯化钠替代三元体系中的碳酸钠,降低了碱成本。2016年,大庆复合驱系统自主研发清防垢药剂,防垢成本下降20%。优化套管除垢工艺,物理化学相结合,单井施工成本下降25%。强碱区块结垢高峰期检泵周期达298天,弱碱达到421天。

  近年来,大庆油田直井缝网压裂技术、多段穿层压裂和大规模体积压裂等难采储量有效开发技术连续取得新突破,渐入佳境。

  大型压裂工厂化作业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技能型作业转变,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大庆采油七厂施工的茂801、茂803区块,采用远程供液施工方式进行区块的集群式压裂,配合连续压裂模式,施工45口井,施工效率提高30%以上,少用蓄水池12个、少打水源井23口,实现降本增效。

  精耕细作,管理手段要精准

  管理挖潜力,管理增效益。

  大庆采油九厂加快建设数字化油田,在敖古拉采油作业区陇西采油队搭建数字化管理平台,90%的生产运行数据实现自动采集、自动化控制和可视化管理。

  大庆采油四厂二矿打造效益型采油矿,组建解卡打捞班组,专门应对抽油机杆断及卡泵等突发情况。自班组成立后,二矿检泵率由原来的36.3%下降到27.5%,年节约作业成本365万元。

  推进精准开发,促进成本瘦身,守住效益的硬杠杠,大庆油田开发技术向更高层次、更新阶段迈进,在强调精细的基础上更加突出精准,在强调效果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效益。精准开发,“看家本领”升级,也将带来老油田开发的新精彩。

  控投资降低成本一体化高效钻井市场化提高收益

  吉林油田三把“密钥”推动效益勘探

  中国石油网消息 (记者王珊珊)4月10日记者获悉,吉林油田松南大情字井地区落实4个效益储量区块,深层天然气勘探高效落实了王府和伏龙泉两个效益建产区块。

  吉林油田科学分析油气勘探形势,用效益化、一体化、市场化三把“密钥”,降低勘探综合成本,增加勘探工作量和效益油气储量。

  吉林油田确定勘探投资宏观调控五项原则,使“五指成拳”宏观控投资,努力实现效益化。调整“效益勘探、规模勘探、风险勘探”投资比例,将其确定为5:3:2,突出油气效益勘探,做到发现一块动用一块,实现有效建产。同时,吉林油田优选效益区块,石油勘探以直井发现和控藏为主,评价和开发前期介入,实现非常规油藏资源动用,天然气井控制井深,优选浅井钻探,降低勘探综合成本;调整新井钻探和老井重新认识投资比例,充分发挥老井在储量评价及效益区块发现中的作用,在老探区用老井寻找新储量,降低预探发现成本;调整新区新领域勘探投入;突出发现与矿权保护相结合,外围盆地勘探充分利用地质普查井的特点和优势,扎实推进未来接替领域预探和矿权优化工作。

  一体化运作,技术创新与投资管控双线并行。为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高勘探效率,吉林油田扎实推进地质工程、甲乙双方、市场化与技术研发应用3个一体化。2015年以来,吉林油田针对低品位资源,深化地质认识,探索效益开发有效途径,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系列。吉林油田根据储层地质情况,在满足储层改造效果的条件下,运用水平井蓄能技术,优化压裂施工规模。通过甲乙双方一体化,共同研究探井提速方案,实现双方效益共赢。根据不同地区的地层特点,甲乙双方共同研究,合理制定钻井提速方案。通过市场化与技术应用一体化,达到降本增效。

  巧用市场“无形手”,提升效益。吉林油田在致密油勘探管理中大胆运用市场调控作用,将各项工程科学合理进行成本倒算,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在市场化运作上,吉林油田严格坚持倒逼机制和底线思维原则,即确定单井产能和工程施工具体要求后,将收益率作为是否具备实施条件的底线,在底线指标约束下反算工程施工所需成本和费用,在此基础上开展市场化运作,保证致密油储量实现有效动用。今年,吉林油田将继续部署致密油水平井25口。

  专家视点:本期嘉宾:黄福喜

  精细勘探,第三次储量增长高峰持续发展

  松辽盆地是典型的断陷—坳陷型盆地,主要包括下白垩统沙河子—营城组、上白垩统青山口组和嫩江组烃源岩三大含油气系统,形成了上(黑帝庙)、中(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下(扶杨)、深层、浅层五大含油气组合。发育构造型、岩性地层和潜山型等圈闭,以及常规油气、致密油气和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类型。

  前期,在老一代石油地质工作者的探索下,发现了大庆油田和吉林油田,陆相生油论、二级构造带整体控油理论等理论认识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近期,在满凹含油论、大面积岩性成藏理论、层序地层学理论、致密油气和页岩油气等理论认识指导下,以及高精度三维地震、水平井钻井、体积压裂和精细勘探等技术支撑下,盆地中浅层油气勘探成果不断扩大,以致密油和岩性油藏为主的勘探发现,实现第三次储量增长高峰持续发展,为油气勘探持续稳定发展带来新动力。

  目前,松辽盆地北部石油资源发现率和探明率均已达到较高水平,盆地勘探遇到一些瓶颈问题,主要包括地震砂体识别与储层精准预测还不能满足精细勘探需要,钻井和压裂技术不够成熟,深井和水平井钻井速度慢、成本过高,深层小断陷研究薄弱、断陷盆地成藏主控因素不够清楚等。

  解决这些问题,首先,需要全面实施精细勘探。在成熟勘探区,开展细分层精细研究,完善精细勘探方法,进一步提高构造、断层解释及储层预测的精度,有效识别隐蔽目标,最大限度发现资源。

  其次,创新管理模式。引进市场机制,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实施,坚持低成本战略,提高勘探效率和效益,实现低品位储量有效动用。

  再次,加大重大理论与技术攻关力度。开展大型坳陷湖盆斜坡成藏、石炭—二叠系页岩气及泥(页)岩油富集规律等地质理论研究。攻关薄储层地震预测、致密储层增产改造、复杂地质条件防斜打快、复杂油气水层解释等配套技术,以创新求发展,拓展勘探领域。

  第四,加大低勘探程度区的勘探投入和研究力度。要积极推进风险勘探,增强环保意识,加强地企合作。通过攻关瓶颈技术,可以发现和解放一批低效资源。

  近年来,通过滚动评价、精细预探,盆地中浅层常规油勘探不断有新发现,仍具有进一步挖潜的能力。扶余、高台子油层致密油随着地震预测、钻井、压裂等配套技术的完善,将成为下一个重点勘探领域。此外,随着理论技术不断发展,中浅层页岩油和油页岩也有望成为未来中长期重要的勘探接替领域。松辽盆地北部天然气勘探,将处于较快发展时期,勘探领域将涉及深层气、浅层气等多个领域,形成多元化天然气勘探新格局。

  未来,松辽盆地仍然有获得大发现的可能。从剩余油气资源角度看,松辽盆地仍具有丰富的油气资源。从领域分布来看,剩余资源主要分布在常规石油和致密砂岩气两大领域。从层位分布来看,松辽盆地北部剩余控制、预测石油地质储量集中分布在扶余油层。待发现石油资源量主要分布在葡萄花和扶杨油层。剩余预测天然气地质储量主要分布在营城组。从地区分布来看,剩余资源主要分布在中央坳陷区。其中,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是大庆探区剩余资源潜力最大的区域,也是“十三五”期间储量增长的重要基础。

  (本期嘉宾为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油气资源规划研究所勘探部署室副主任)

  (记者王亮亮采访)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hulong2
    加关注1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用户协议  |  版权声明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违规举报  |  苏ICP备1207507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