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下半叶,当美国、俄国等已经采用现代方法大规模开采石油的时候,中国还停留在土法捞油的状态。美国、俄国等在国内石油生产过剩的情况下,利用鸦片战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开始向中国输入石油。最先是从倾销煤油开始的,当时民间称作为“洋油”。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大规模生产石油的国家,在中国市场倾销煤油也是美国商人首先开始的。1863年,美国商人向中国输入煤油2100加仑(约6.8吨),主要供应在华外国人照明用。后来输入量逐年增加,5年内增加近60倍,1868年达到113736加仑(约368吨)。与此同时,俄国石油工业迅速发展,也开始向中国输入石油。从1863年至1937年的75年中,外国商人输入中国的各种石油产品约2800万吨,其中煤油约2318万吨,汽油约132万吨。
“洋油”输入,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由于灯作煤油逐步取代了以动物油作燃料的传统灯盏,因而豆油、菜籽油、棉籽油、花生油及蜡烛等销量日少,影响了农民收入,危害了白蜡生产和蜡烛制造业,使许多农民、白蜡生产者和挑运脚夫失去了生计,生活陷入极端贫困的境地。
同时,随着煤油倾销量不断加大,加剧了贸易中的不平等性质,造成对外贸易长期入超。外商在中国市场大量倾销煤油,换取大量低价农副产品、手工产品、丝绸及白银,从中获得巨额利润。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煤油源源不断运进中国来,白银源源不断流到国外去”,也刺激着中国近代石油工业的诞生。它适应了工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需求,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